第壹千七百零八章 價值堪比“虢氏”青銅
我的系統不正經 by 瘋神狂想
2023-12-17 10:41
關於此件虢季氏子組壺的最早著錄,可見於吳雲《兩罍軒彜器圖釋》。
吳雲可是清代有名的金石學家、收藏家,收藏了逾百件高古青銅器。
其書齋“兩罍軒”,即得名於他收藏的壹對重要青銅罍。
吳雲與其他重要金石鑒藏家,如潘祖蔭、吳大澄、陳介祺及李鴻裔等相交甚好。
他們經常見面或通信,討論及交換藏品。
據《兩罍軒彜器圖釋》記,吳雲將本壺及壹件商代立戈父丁彜,贈予李鴻裔。
從這壹點不難發現,虢季氏子組壺自清末起即已深受無數金石大家珍視及推崇。
所以這件青銅器他流傳有序,這壹點在拍賣市場上格外重要,特別是對於青銅器來說。
這才讓它,變成了市場上唯壹的流通者。
所以,此件虢季氏子組壺備受關註的另壹原因,就是因為它是此類青銅器的市場唯壹流通者。
熟知收藏市場規則的小夥伴都知道,青銅器不是可以隨意市場買賣的。
出於保護文物的考慮,國家文物部門尚未開放青銅器市場。
也就是說,我國限制青銅器的流通。
法律只允許流傳有序的傳世青銅器,和海外回流的青銅器,在國內市場上交易,流通量不大。
所以,虢季氏子組壺能夠正常的市場流通,不僅因為流傳有序,更是因為近幾年為數不多能流通的青銅重器,大多都在海外上拍。
據載其於清代西陜鳳翔出土,虢季氏子組壺極有可能於乾隆末年已出。
先後為清末鑒藏大家吳雲、李鴻裔及鄒安(1864-1940)珍藏,身世無比顯赫。
清末至今,本壺及其銘文之著錄多達三十余宗,經中外學者大量引用研究,近年市場所見青銅器罕有出其右者。
例如,容庚的《商周彜器通考》、吳大澄的《愙齋集古錄》。
其他還有吳雲的《兩罍軒彜器圖釋》、王國維的《國朝金文著錄表》、鄒安的《周金文存》、《雙王鉨齋金石圖錄》等著錄都明確提到了此壺。
虢季氏子組壺的器形、紋飾、銘文都十分獨特。
尤其是它的銘文更是使它成為了孤品,因為不可能再出現同樣銘文和器形的東西。
虢季氏子組壺內頸銘十七字:“虢季氏子組作寶壺子子孫孫永寶其用享”。
其中的“虢”指的是虢國,“季”指的是族氏,“子組”則是制作此件器者的名字。
這篇銘文記載虢國的季氏子組,制作此件珍貴壺器的用途與寓意。
他肯定是希望未來的子孫後代,可以永遠珍視此件器物。
目前已知與虢季氏子組壺,同組器另有八件。
包括三鬲、三簋、壹卣及壹盤,銘文皆近同。
其中幾件分藏於故宮博物院、大海博物館以及倫敦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
另有幾件下落不明,僅見拓片存世。
十分可惜的是,卻讓虢季氏子組壺為此組器,成為了目前市場上唯壹可流通者。
那麽,除這件虢季氏子組壺,其它“虢氏”青銅又藏於何處呢?會不會有更多?
還有,眼前的這些照片上的青銅器,相比“虢氏”青銅又如何?
對於這些,才是陳文哲更加重視的,因為他對於尋找這種寶貝,有著天然的優勢。
對比“虢氏”青銅,陳文哲仔細研究著手中的照片。
“虢氏”家族的其他代表性器物,每壹件都是國寶。
比如虢季子組鬲,這東西是春秋時期的,現收藏於故宮博物院。
三個中空的足,是方便炊煮加熱的。
青銅鬲從陶鬲演變而來,也就是咱們煮飯的炊器。
現在作為禮器使用,這壹件鬲有著大口沿,並且鼎身還裝飾有龍紋。
口沿處也刻有,與虢季氏子組壺意思相近的銘文。
而對應的手中照片之上,也有著不少青銅鬲。
看紋飾、模糊的銘文,應該不比“虢氏”青銅鬲要差多少。
這樣算起來,他如果買下這批青銅器,是不是也可以得到壹批,價值堪比“虢氏”青銅的珍寶?
要真是這樣,他這壹次得到的壹級文物等級的寶貝,可不止是壹件兩件。
重新翻了壹遍影集,前面的青銅卣,好像也不簡單。
對比虢季子組卣,好像壹點也不差啊。
這件器物下腹傾垂,頂部帶有提梁,在器物的頸處飾有壹周回紋帶,並且前後各鑄壹獸頭。
肯定不比“虢氏”青銅要差,當然,“虢氏”青銅最出名的肯定是虢季子白盤,現收藏於國家博物館。
虢季子白盤內部銘文,盤形制奇特,和咱們現在的大浴缸很相似,盤為圓角長方形,四曲尺形足。
如果不知道這件青銅盤子是什麽樣,大小具體是多少,妳還真不清楚,這麽大的如同魚缸壹樣的青銅器,居然會是壹件盤子?
所以,再看影集之上的壹些大器,陳文哲就十分清楚,這是青銅盤。
可不是普通盤子,而是類似“虢氏”青銅季子白盤的珍寶。
找了壹張器型最大,保存最完好,看的最清晰的所謂青銅盤,陳文哲仔細研究起來。
這件器物口大底小,盤四壁各有兩只銜環獸首耳,口沿飾壹圈竊曲紋,下為波帶紋。
像是這種有銘文,而且還有著很重要歷史地位的青銅器,國內出土的不少。
但是在同壹座墓中,出土同樣品級的青銅器就少見了,而同壹個家族,不同時代的器物,就更加少見。
壹件件的對比,很快陳文哲就又找出來了壹些類似虢仲簋的相同青銅器。
畢竟都是差不多時代出品,還都是壹脈相傳,所以西周晚期的東西,跟“虢氏”青銅很多都相同。
而只要王侯的等級差不多,他們出品的青銅器殉葬品,品質也應該相差不大才對。
就像眼前這只青銅簋,口微斂,口沿下飾壹周C形平目竊曲紋,腹部飾三周垂鱗紋。
在兩種紋樣之間界以壹道淺凹槽,耳的內外側面均飾有珠重環紋。
這壹件青銅簋,肯定不比“虢季”銅列簋差,而那件“虢季”銅列簋西周時期,現收藏於南河博物院。
簋其實就是古人用來盛放稻米類食物的器物,大多有蓋。
只有在祭祀,或宴饗時才能使用。
它常常與鼎配合出現,鼎的數量為奇數,簋則為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