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千四百四十四章 蜀王本紀
我的系統不正經 by 瘋神狂想
2023-12-17 10:41
李金鯉不能不得意,現在國內能夠發現的龍骨肯定還有,但是真的不多,而能夠流入市場的肯定更少。
而李金鯉壹次,居然就買下來了三四千塊骨頭。
涉及到的單字有上千,這可真不簡單。
要知道我國目前發現的甲骨文,總共也只有大約15萬片甲骨,4500多個單字。
這些甲骨文所記載的內容極為豐富,涉及到商代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
不僅包括政治、軍事、文化、社會習俗等內容,而且涉及天文、歷法、醫藥等科學技術。
從甲骨文已識別的約1500個單字來看,它已具備了“象形、會意、形聲、指事、轉註、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現了中國文字的獨特魅力。
當時李金鯉也沒想到,壹次蜀川之行,居然收獲會那麽大。
這也是陳文哲財大氣粗的原因,他就是因為背後實力雄厚,才能以財大氣粗的形象,買到很多好東西。
當然,現在川蜀那邊的人,肯定認為他人傻錢多。
可是,如果不是他大肆揮霍,哪裏可能有人賣給他大批的爛骨頭?
古代遺留下的骨頭叫龍骨,可上面畫著鬼畫符的就不是普通龍骨了啊!
可惜,就算是文盲,現在也知道這些骨頭都是寶貝。
所以這批甲骨文,他還真就出了很高的價格。
三千多片,不到四千片,平均每片兩萬多,合計壹億元人民幣。
不到四千片龍骨,能夠賣出壹億人民幣,在國內應該沒有幾個人能夠受得了這種誘惑。
所以,李金鯉輕而易舉的就把這壹大堆骨頭買了下來。
現在看來,那批蜀川出土的甲骨文,還真是買對了。
因為那批甲骨文,居然還跟蜀戈有關,甚至還記載著古代蜀國的壹些事情。
如果不是有著這麽壹批甲骨文,還有陳文哲送出的大批海撈瓷,他們這家新開的私人博物館,哪裏能夠引來大批專家?
不說復制三星堆青銅器,就算是鑒定蜀戈,都有困難。
龍骨的事情,陳文哲還真不清楚,不過,就算清楚,他也不太感興趣。
畢竟他不懂的甲骨文,這東西如果不懂,那就是看天書。
他反而更加看中眼前的蜀戈,這東西發現的數量也不多,最起碼比甲骨文碎片可少多了。
既然叫蜀戈,自然是古代蜀國的戈。
所以,川省在歷史上,還存在著壹個古蜀國。
不用說,他們買下來的那壹大堆龍骨,也屬於古蜀國的東西。
就是有了這堆骨頭,才能吸引來大批專家,也才能準確鑒定出這兩件蜀戈。
而陳文哲,只要研讀壹下其他專家的研究成果,就了解這兩件蜀戈的來歷。
“蜀”在商王帝乙之前的甲骨文中,就屢有出現。
這也說明,甲骨文有多麽重要。
陳文哲雖然沒有看在蜀川發現的甲骨文,不知道其上記載的都有什麽。
但是他博覽群書,卻很清楚在發現的商代甲骨文之中,關於古代蜀國的記載很多。
這些記載,都是以算卦的卦詞存在。
迄今已發現有相關蔔辭50余條(含殘辭),其中武丁時期有48條,廩辛、康丁時期有3條。
武丁時期帶有“蜀”的蔔辭,主要表達的內容有四項。
壹是記載了蜀人“頁王事”,就是蜀人為商王做事。
說明古蜀人,早在武丁時期,就歸附了商王朝。
蔔辭顯示,古蜀國首領人物在商王朝中大都身居要職,而且地位頗高。
因為能被商王關心而蔔問的人,壹般都是臣服於商的各氏族或方國的首領壹類。
二是記載了蜀人保護商王、警衛王畿的壹些軍事事件和其他相關內容。
其中有三條蔔辭,聯系起來顯示壹整個時間。
甲寅這壹天蔔問,從蜀征調人是否吉利?
甲寅至丁卯共14天,可能是從蜀征調攻伐缶的人員,還沒有到達或沒有到全。
所以,14天二月丁卯這天又蔔問,從蜀調來的兵員伐缶能否取勝?
並連蔔兩次,都是吉兆。
過14天後到庚辰這天,商王又再壹次占蔔了伐缶之事。
“缶”是壹個居地在今晉南永濟西北壹帶的方國,因常與商王朝為敵而屢被商王征討。
由此可知,從商王準備派人伐缶到從蜀征調兵員,這些被征調兵員再從蜀長途跋涉至缶地,大概需要28天的時間。
三是記載了商王武丁為祈求蜀國的農業,能有好收成而占蔔的事情。
能讓商王關心到壹次又壹次地為其年景蔔問祈禱,說明蜀在商王朝附屬國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
四是蔔問到蜀國,或在蜀國逗留是兇兆還是吉兆。
這壹類蔔辭大都發現於武丁後期,大約有12條,說明兩國來往頻繁,關系密切。
武乙、文丁時期3條蔔辭記載的內容同武丁後期類似,也主要是占問商人到蜀國停留之事。
武丁後期至武乙、文丁時期,商人到蜀國如此頻繁,意味著商王朝很有可能派人在蜀國擔任了壹些重要的官職。
西陜周原周文王時期的甲骨文,也發現有“伐蜀”“克蜀”字樣。
說明周文王麾下的周人曾經討伐,並最終征服了蜀國。
從文獻記載看,最早提到“蜀”的,是《尚書》。
牧野之戰中作為周武王伐商的八國同盟軍中,就有蜀國。
西漢末年蜀郡川都人揚雄所著《蜀王本紀》,和東晉蜀郡人常璩所著《華陽國誌》,對“蜀”更有詳細的記載。
但遺憾的是,《蜀王本紀》已經失傳。
現在能看到的,是北宋時期《太平禦覽》的片段輯錄。
《太平禦覽》引《蜀王本紀》記載,蜀王的祖先名叫蠶叢,其後為柏濩,再往後名為魚鳧。
三個時期各持續有數百年,最後都修化成神。
“其民亦頗隨王化去”
後來有壹男子名叫杜宇,自立為蜀王,號曰望帝,統轄著汶山下的邑郫壹帶。
望帝統治有100余年。
荊地有壹人名叫鱉靈,杜宇先是提拔他做了相國。
後來杜宇自以為德薄,不如鱉靈,就效法堯舜禪讓,把國家交給鱉靈治理,自己飄然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