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比特信使正式版
超腦黑客 by 瘋狂小強
2021-11-8 21:47
比特信使的發展從最初的爆發式增長逐漸變得平緩起來。
大家也對這個軟件也不再像當初那樣視為屠龍神器或者洪水猛獸。
它使用的技術實際上並不是什麽新的技術,點對點傳輸技術實際上早就出現在網絡上,只不過還沒有如此進行應用而已。
隨著使用人數的穩定,大家默認地接受了這個軟件的存在。實際上,不接受也不行,這個軟件根本沒有中心,想要阻止根本不可能。
基本上有點加密需求的技術人員,都會用這個軟件進行通信,甚至政府部門的壹些工作人員也偷偷使用。
就在這種氛圍之下,比特信使V1.0版,也就是正式版不動聲色的對外發布了。
這壹次的升級,主要特點就是引入了新的路由算法,以及加入了文件共享功能。
在這個版本之前,網絡上必須存在目錄服務器對整個網絡的拓撲結構進行維持,目錄服務器壹旦消失,則每壹個客戶端需要耗費極長的時間去網絡上搜索其他客戶端,從而建立聯系。
實際上,這種情況對於通訊來說是不可忍受的,基本上和連接不上沒有兩樣。
比特信使V0.2發布之後,聯邦調查局除了對“比特信使之家”進行搜查,還查封了幾臺目錄服務器,曾導致比特信使的通訊壹度陷入停滯,後來有人在國外重新布置了目錄服務器之後才恢復到正常水平。
所以,林鴻在新的版本中引入了壹個新的路由算法。
不再需要目錄服務器對客戶端的網絡拓撲結構進行維持,而是徹底改為各個客戶端。
在這個新的算法中,每壹個客戶端都維持壹個小範圍內的路由,在客戶端裏面會在本地加密存儲各自好友的IP地址,這樣眾多客戶端交叉組合,從而實現整個比特信使網絡的路由尋址。
正是版的第二個重要功能,就是文件分享。
這個功能林鴻其實早就想加入進去。
只不過之前壹直沒有想清楚其中的分布式算法,所以將其延遲到了後續的升級版本。
比特信使的文件分享協議,是建立在TCP/IP協議的基礎之上的,和處於TCP/IP結構的應用層。這個協議本身也包含了很多具體的內容協議和擴展協議,例如IRC協議以及P2P協議。
比特信使的文件分享功能,壹方面是可以直接點對點進行分享,就和向朋友發送消息壹樣,直接發送給對方。
除此之外,比特信使的使用者,還可以對外分享自己本地的文件內容。
不過要想使用這壹步,就必須通過比特信使制作壹個“信封”文件,然後再將這個信封文件發布到論壇上去,這樣其他人就可以通過信封文件下載到自己計算機中的具體文件。
這種文件分享也是基於點對點協議的,不需要服務器的存在,分享的時候,是直接分享自己計算機中的文件。並且,壹旦有人成功下載了此文件,對方也可能成為文件服務器,同時對後來的下載者提供服務。
按照這個原理,下載文件的人越多,其速度也就越快,因為網絡上有著許多客戶端作為服務器為他提供下載服務,每壹個客戶端只需要承擔壹小塊數據就可以了。
“信封文件”本質上是壹個文本文件,裏面保存著兩部分的內容,即路由信息以及文件信息。
路由信息就是下載的過程中其他客戶端服務器的IP地址,這個路由只是針對文件分享的,和自己好友的路由結構是完全不同的。
而文件信息,則是根據目標文件經過特定算法而生成的,它的主要原理是需要把提供下載的文件虛擬分成大小相等的塊,塊大小必須為2K的整數次方,並把每個塊的索引信息和Hash驗證碼寫入信封文件中;所以,信封文件就是被下載文件的“索引”。
比特信使V1.0發布之後,立刻再壹次引起了各方人馬重大關註。
商業軟件公司,諸如微軟、蘋果、SUN……等等,都將其視為大敵。因為比特信使的文件分享功能將會讓盜版軟件的傳播變得更加容易起來。
比爾·蓋茨面對媒體采訪的時候表示:“這是個令人遺憾的消息。”
而蘋果公司的CEO約翰·斯卡利也表示:“這對軟件行業是壹個非常大的打擊。”
與他們的觀點完全相反的是,理查德·斯托曼稱“比特信使又向自由邁進了重要的壹步,它將促進社會的進步。”並且呼籲,比特信使的作者盡快將這個軟件的源代碼開放,加入到GUN計劃的陣營當中。
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理查德講話之後的第二天,比特信使之家上面就出現了壹個名為《比特信使源代碼正式開源》的帖子,這篇帖子只有簡短的壹句話:
“為了自由,比特信使徹底開源!新版本中已經將自動更新功能剔除,此軟件的後續維護將由社區自主進行,原作者不再參與。”
在這段話之後,有壹個比特信使信封文件下載地址。
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還以為這是釣魚帖子或者惡作劇,但是當第壹個人嘗試著下載之後,頓時發現,他下載到的竟然真的是比特信使源代碼!
這個消息頓時瞬間傳遍整個地下黑客世界,包括白帽黑客以及黑帽黑客在內的絕大多數人都在第壹時間立刻登錄比特信使之家論壇。
……
“或許是受到了自由軟件之父理查德·斯托曼的感化,比特信使的作者,在理查德號召對方開源的第二天,就將比特信使源代碼的信封文件發布到了比特信使之家論壇上,所有黑客頓時為之瘋狂,當天比特信使之家因為無法承受巨大的流量而陷入癱瘓,好在比特信使正式版本具備了文件分享功能,不需要專門的下載服務器,不然沒有任何服務器可以承受當時巨大的下載量……”
在幾年後,壹本名為《計算機黑客英雄傳》書籍中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景,該書的作者親歷了這壹次計算機軟件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比特信使的開源讓很多人都大為松了壹口氣,將心中壹直以來的擔心徹底放下了。
雖然大家還沒有發現比特信使有任何不對勁的地方,但是這種加密軟件本身就壹種很敏感的軟件,既然要用到這個軟件,自然是不想讓自己的事情曝光,軟件遲遲不開源,總歸讓他們覺得有些不踏實,生怕這個軟件的作者在軟件中加入什麽監聽後門,竊聽自己的秘密。
甚至有人猜測,這個軟件很可能是政府部門自己編寫的,為的就是想更方便地監聽。另外還有其他各種千奇百怪的傳言。
雖然比特信使已經出現這麽久,還是有很多人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別人,依然使用著自己的方式進行信息溝通和交流。
而比特信使的開源,徹底將所有傳言和猜測消除殆盡。
在眾多黑客們為比特信使的開源的消息而興奮的時候,SPAN網絡的安全莊家們卻正因為TREE蠕蟲的擴散而頭痛不已。
當TREE蠕蟲闖進壹臺計算機之後,它便會立刻開始自我復制,然後開始給和這臺計算機相連接的其他計算機發出壹份拷貝,它順著網線在網絡上遊走,如果發現活動的計算機,就會開始嘗試著進行連接,如果需要密碼和賬號,它就會從密碼字典中調用最常用的密碼進行暴力破解。
暴力破解的時候,它所使用的賬號和用戶名都是VMS系統中最常見的,大部分都是出廠的時候默認的賬號和密碼。
例如“SYSTEM”、“DECNET”這樣的賬戶,通常密碼也是壹樣的。蠕蟲會在第壹時間使用這些默認的賬戶信息進行猜解。事實上,這種策略非常成功,很多計算機用戶根本不會對這些賬號信息進行修改,直接使用默認的賬號。
因為在他們看來,自己這樣壹臺計算機,在茫茫網海當中,簡直就是滄海壹粟,黑客們要想找到自己的概率就跟中彩票差不多。
所以,他們的密碼也通常設置得很簡單,例如順序排列的幾個字母或者數字,亦或者甚至連改都不改,直接使用默認密碼。他們以為,黑客們盜取賬號密碼,都是手動進行猜解的,殊不知,現在這些流程早就實現了自動化。
編寫壹個暴力破解程序,然後將常見簡單的密碼放在密碼字典中,自動壹個壹個去比對嘗試,破解出來只是時間問題。如果計算機配置好,破解時間還可以大為縮短。
如果常見密碼無法登錄成功,TREE蠕蟲便會從搜集到的用戶密碼再進行嘗試。
很多時候,多個賬號都喜歡使用同壹個密碼,因為人都有偷懶的傾向,記住眾多密碼是壹個很大的負擔,所以通常情況下都會將所有賬號都使用同壹個密碼。這又給了TREE蠕蟲壹個可乘之機。
ANTI-TREE安全小組加班加點對TREE蠕蟲的源代碼進行分析,最終終於有了壹些頭緒。
這個蠕蟲的確是有盜竊資料的行為,它們專門搜集有著特定關鍵字的資料,壹旦發現就會拷貝壹份,發送到指定電子郵箱中。
電子郵箱不是只有壹個,而是非常多,這些電子郵箱都是免費對外開放申請的。
安全小組不得不分為兩部分,壹部分繼續研究消除TREE蠕蟲的方法,而另外壹部分則開始對這些電子郵件進行追蹤調查。
好在隨著蠕蟲的擴散,他們安全小組中的人員也越來越多,不再局限於美國宇航局的成員。
經過連續加班奮戰,愛德華終於編寫出來了第壹個蠕蟲殺毒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