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边营 by 超约古今
2018-5-27 06:01
第五章 交手
从边营绕出来,拐两个小弯,经过一排民房,就是中华门。
中华门,民间叫做聚宝门,是南京城的正南门,在南京内城十三座城门中规模仅次于通济门。但是,在所有城门中,就算它名气最大!
众所周知的原因是,这是一座城堡式城门,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城堡,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古城堡,堪称堡垒瓮城。
还有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原因,相传当年朱元璋将沈万三的聚宝盆埋在了城墙根下。
沈万三本名叫沈富,浙江南浔人。自小上过私塾,读过《四书》、《五经》,长得机灵聪明。打他父亲那辈起,靠挑副小担头穿街走巷,平时省吃俭用,积得一些钱财,买了几间房子和几亩土地,种田兼经商。家里缺少人手,沈万三停学帮助父亲看店,打打算盘记记帐,年纪青青就开始出道,成了一个很能理财的生意人。
有年新茧上市,沈万三的父亲收购到几十担新茧,就差沈万三带了个伙计到盛泽去转手倒卖,想赚一笔钱。
盛泽可是着名丝绸产地,人烟稠密,集市繁华。第一次有钱又出门在外的沈万山涉世未深,被画舫彩船上的龟奴拉到船上吃酒赌博,一夜工夫,卖茧得来的银子输得精光。
等他身无分文回到南浔,自然气坏了他的父亲,将沈万三捆绑起来一阵痛打,最后还逐出家门。沈万三就此落难,靠流浪乞讨度日。
临近年关,他来到昆山千灯镇,这时家家户户都宰鸡宰羊忙着过年。他走近一户人家,还没开口要饭,忽然门开了,从里面扔出一堆鸡毛来,正落在脚跟前。沈万三一看,不能吃,不能卖,气得要命。可是,一大把色彩艳丽的公鸡毛吸引了他,他猛然想起了父亲早先的手艺行当,用公鸡毛可以制作玩具卖钱。于是,他就收拾起鸡毛,心灵手巧地制作出了几件泥雀鸡,一下就被孩子们买走了。
沈万三有了活命的法子,就在千灯镇住了下来。春天的时候,沈万三发现有个农民在田里捕捉青蛙,就上前劝阻说:“青蛙是保护庄稼的神物,不可随意捕杀,还是赶快放掉好!”
这个农民无奈地摇摇头说:“我懂!可是眼下青黄不接,家中缺吃断喝的,只能靠捕杀青蛙卖了过活。”
沈万三掏出了一把卖泥玩具得来的钱,交给农民说:“这些青蛙就卖给我吧!”
农民自然乐意。沈万三则当即把青蛙全部放回池塘。
过了几天,沈万三又出来卖泥玩具,看见有个老人在河边扳罾网,扳来扳去,却网网落空。沈万三觉得奇怪,上前说:“老阿爹,我来试试看。”他手气好,扳了三次,次次有鱼。可是,第四次却扳到了一只泥瓦盆,盆里还有几只青蛙,“呱呱”地叫个不停。
沈万山感到好笑,自己这是和青蛙有缘呀。他将罾网往外一掀,连盆带蛙都抛入水中。
第五罾扳起来,谁知网里还是老样子:一只泥瓦盆,盆里几只青蛙,还在那“呱呱”叫。又扳了一罾,结果仍然这样。
老人开口了:“这是非要送你个盆呀,你就把盆留下来吧,好歹还可以做个鸭食盆。”
沈万三笑笑,把泥瓦盆捞起来,交给了老人,告辞离开了。
老人住在一条破渔船上,身边有一个十八岁的孙女张秀英一起生活。孙女按照老阿爹的吩咐,抓了几把谷子放进泥瓦盆喂鸭。谁知鸭子还没有吃,盆里的谷子就变得满满的,越变越多,淌了一船艄。秀英惊慌得赶紧喊老阿爹过来看个究竟。
老人从谷堆里取出泥瓦盆,端详了好久,看不出个子丑寅卯。这当儿正好沈万三卖完泥玩具路过这里,老人一眼认出了他,捧着泥瓦盆上岸拦住说:“小伙子,怪了怪了,谷子放到盆里怎么会变多呢?”
沈万三也不相信,随手将卖掉泥玩具得来的几枚铜钱放进盆里。一眨眼,泥瓦盆变出了满满一盆铜钱。沈万三、老人和秀英顿时看得发呆,这才明白过来,青蛙报恩送来了个聚宝盆!
有了聚宝盆,三口子也就变成了一家人。老人见沈万三眉清目秀,聪明勤快,就招他做了孙婿。一家子守口如瓶,最后来到周庄镇东垞村,发觉这里偏僻,交通闭塞,简直与世隔绝,就此隐居下来。
到了朱元璋打下集庆,改成应天府,并把南京作为立国的根基,国家隐隐有太平盛世的迹象了。沈万三见朱元璋是个有作为的人,能够平定天下,就主动捐纳万石粮食给朱元璋做军需,又捐献白银五千两,还替朱元璋建造军营六百五十间。朱元璋想扩建应天城,但是开支浩大,一时难于筹措那么多费用。
结果沈万三就走进宫殿,跪在朱皇帝面前说:“小民闻听大王扩建应天城,愿亲自服役,效犬马之劳。”朱元璋轻轻点了点头说:“以你的资财,能筑城多少丈?”沈万三说:“小民斗胆,愿与大王对半筑城。”
此言一出,大殿之上鸦雀无声。朱元璋一听,反倒心里有点不高兴了,表面上却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淡淡地说:“我看你能筑全城的三分之一就不错了。你就从正阳门修到水西门吧!不过,应天乃国家立基根本,城池又是应天屏障,关系重大,不可玩忽,到时候我要亲自检查。”
沈万三心里明白,朱元璋填燕雀湖建新宫,新宫东面的城墙已经修完了,城西清凉山的石头城和玄武湖南岸的一段城墙,都是六朝遗物,完好无损,都不必重修。去掉这几段城墙,从正阳门到水西门,差不多刚好是全城的一半。但是,他不敢揭这个底,只是连连叩头,说:“小民如有怠慢,情愿受处罚。不知大王给小民多久期限?”朱元璋沉吟了一会儿,说:“我与你同样期限。我竣工你也竣工,若你完工我没完工,我将严惩督造官;如果我完工而你逾期不完工,可别怪我不讲情面了。”
沈万三离开了宫殿,一路思忖,感到肩上分量不轻。他立即派人采买石料、木材、砖瓦和一切应用工具,并大量招募修城民工。
筑城开始后,沈万山亲自督工修造。城基铺上厚重的花岗石,上面砌上统一规格的青砖,青砖缝隙用石灰和糯米浆浇灌加固。城高五丈多,城上宽二丈左右,铺石为道。
正阳门、通济门、水西门各修瓮城,城门上造起谯楼。聚宝门,沈万山则最为重视,砌成两层城墙,每层各有七个藏兵洞,城门四重。城门槛高二尺,长二丈,颜色黝黑如铁,据说是从国外运来的子午石。通济、水西和聚宝三个门,是南京城中最巍峨坚固的三座城门。
这一天,朱元璋领着一班文武大臣来检查沈万三筑的城。他任意指几个地方,让力气大的军士用铁锤狠命砸击城墙。只见锤子落处,出现一个个纯白点,城墙丝毫无损,文武百官都惊讶不已。挑剔的朱元璋也不由满意地点了点头。
检查完毕,朱元璋又带着一帮人检查吴王督造的城墙。朱元璋也任意指了一处,让军士同样用锤砸击,锤落砖碎,没几下,城墙就出了个大窟窿,城墙里尽是一些破砖乱瓦和松泥杂土。
朱元璋见此情景,龙颜大怒。他命令立即将负责修造这段城墙的官员找来,叫他把城墙推掉重筑。当重筑的城墙快要完工时,朱元璋让军士把这个官员活活地填埋在城墙之中。在场官吏见此惨景,一个个吓得直出冷汗,浑身发抖。
经过数十万人几年的辛勤劳动,巍峨的南京城以崭新的面貌耸立在钟山西麓、长江之滨。它东连紫金山,西据石头城,南阻秦淮河,北带玄武湖,周长六十七里,比内外城周长六十里的北京城都大,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大城。
而之所以沈万三督造的城墙结实无比,原来,沈万三让筑工们在砖墙外面用石灰和糯米浆包了一层,这样既平整美观,又加固了城墙。而在中华门这里,沈万三更是下了血本——用聚宝盆压住了地底的泉涌,这才垒石铺土得以成功。
民间传说,自然当不得真。但是,这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皇帝和买遍天下无敌手的天下第一富翁最终的交手结果却是人尽皆知。
朱元璋说沈万三是财星下凡,左脚生金,右脚生银,凡是他走过的地方,只要掘地三尺,就能得到金银。他派兵丁在沈万三脚下挖掘,结果一无所得,就定了沈万三欺君大罪,充军发配云南。
沈万三充军后,朱元璋还要杀光周庄全镇百姓。住在银子滨的读书人叫徐民望挺身而出,要到南京告御状,要求皇帝赦免周庄老百姓。照明朝规矩,告御状的人,不准状纸,杀头;告准了,也要杀头。徐民望为了周庄百姓姓名,情愿拼死到南京滚钉板。他前后两次在午朝门喊冤枉。
好杀成性的朱元璋深怕动民愤,就御书五个大字“你是好百姓”,盖了玉玺,赐给徐民望。徐民望告准御状,还免了杀罪,整个周庄轰动起来。一乡百姓全部得救,放爆竹敲锣鼓,把徐民望高高抬起游街庆祝。
这倒不是传说。直到现在,周庄老百姓还要讲起徐民望。
站在聚宝门上,帅七讲得头头是道,仿佛亲身见证了历史上的这一幕。
周围的一群兵哄然叫好,耿连章不由得感到好笑,这些故事在周庄可是连三岁小孩都知道,何况是生在周庄又长了二十来年的帅七了!
远处隐隐约约有炸点的光照闪现,大地轰隆隆的,仿佛夏季雷雨前,只是,兵们宁可被雷雨浇得湿透也没有怨言,但是和即将到来的日本鬼子交手,他们没有半点情愿,有的只是满腔的愤恨和无奈!